【观点】中美合作“大厦”:拆除梁柱行动开始

支撑中美关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中美科技合作协议》今年2月底再次到期,尚无续约的信息传出。

US China

FILE - This combination image shows U.S. President Joe Biden in Washington, Nov. 6, 2021, and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Brasília, Brazil, Nov. 13, 2019. Source: AAP / Alex Brandon, Eraldo Peres/AP

要点:
  • 《中美科技合作协议》让中国受益良多;
  • 今年2月底该协议到期之后,美国方面没有续签的动静;
  • “千人计划”让中美科技合作蒙上阴影。
今年1月适逢中美建交45周年,经过双方长达几十年的努力建成的“中美合作大厦”正在国际政治风雨中飘摇,尽管“脱钩”尚远,但支撑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中美科技合作协议》(U.S.-China Agreement on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今年2月底再次到期,尚无续约的信息传出。

更让中国担心的是,2023年12月,美国众议院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曾发布了一份两党议员共同签署的报告,其中包括150项政策建议,认为中国开展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经济侵略运动”,削弱了美国公司的实力,主导了全球关键产业,并使美国在发生更广泛的军事冲突时非常脆弱,建议美国政府实施其中的政策主张,以重塑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此情此境之下,《中美科技合作协议》续签之事极可能束之高阁。

《中美科技合作协议》让中国受益良多

《中美科技合作协议》堪称中美合作大厦的重要支柱,签订之时两国实力严重不对等,号称“合作”,实质上是美方施惠。

1978年5月,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访华时提出这一协议,7月由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 (Frank Press) 率领美国高级科技代表团访华,分8个专业进行对口会谈,起草协议;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卡特(Jimmy Carter)正式签署。双方官宣时都称是先由民间科技合作至两国政府间合作,但谁都明白两点:一是中国从无所谓“民间科技”,二是中国当时在科技方面特别落后,与美国科技水平相差太大。名为合作,实际上是美国慷慨帮助中国发展科技。

《美中科技合作协议》确立了双方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框架,促进了两国科学家和大学之间的交流。在该协议框架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与美国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签署了高能物理科技合作议定书,并与美方就教育、农业、空间三个领域的科技合作议定书换文。此后,中美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在《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框架下共签署了近50个议定书,领域包括能源、环境、农业、基础科学、科技信息和政策、地学、自然资源、交通、水文和水资源、医药卫生、计量和标准、民用核技术与核安全、统计、自然保护、林业、高能物理、聚变、材料科学和工程计量科学、生物医学、地震、海洋、大气、测绘等。

川普(Donald Trump)曾说,在美国帮助下再造了一个中国,这确是实情。那时的中国刚从文革中走出来,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中革命了近30年,百废待兴,工业水平还是洋务运动与国民政府时期留下来的底子,以及周恩来动员回国的留美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等带回来的1940年代的美国成果。说合作,只是为了顾及中国面子。说句题外话,复旦大学当时的物理系因为由留美物理学博士谢希德女士挑大樑,成为中美高能物理、核聚变方面的合作重镇,复旦物理系号称“留美预备班”,直至1989年,该系学生几乎都赴美深造。

美国不再续签的理由

该协议大约每五年续签一次,最近一次是在 2018 年。2023年8月27日,《中美科技合作协议》再次到期,但美国政府决定不全面续签,只是将协定短期延长6个月至2024年2月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当时表示:“这次为期六个月的短期延期将使协议继续有效,同时我们将寻求授权进行谈判,以修改和加强协议条款”,“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承诺更长期的延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国家科技战略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在这一领域的行动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构成的威胁。”

今年2月底该协议到期之后,美国方面没有续签的动静,中国官媒《北京周报》于3月上旬发表评论,称“一场有利于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在美国民粹思潮作祟下正经受着无法愈合的裂痕”, 认为遇阻的原因是“美国将遏制中国的发展从经济领域蔓延到了科技领域”。该文作者承认,通过中美科技合作,中国获得了很多技术,促进了中国科技进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强调美国也获得了来自中国的大量廉价的科技劳动力,并大量利用了中国的制造能力,“美国实际上还利用中美科技合作将其在国内生产的高额成本通过中国做了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大大提升了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美国从中获益比中国更多”。

谈到双方有利,也算事实,只是说美国获益更多实为夸大之词。这些留美理工科学生的基础教育甚至大学教育都是在中国完成的,在中美科技合作中,人才算是中国的“出资”。

“千人计划”让中美科技合作蒙上阴影

这些中国人才在美国完成硕博教育后不少人成为美国科技界的骨干精英。2008年12月中国政府设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重点就是1980年代开始陆续到美国留学并留在美国科研型大学与各种研究机构工作且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华人。随后10年间,约有8000名海外专家入选、获重金礼聘,其中大多数为中国裔的外籍学者。

对这个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并未明确反对,一些大学与科研机构也因为来自中方的资助,默许了这种合作。但后来出现美国知识产权被大量偷偷转移,中美科技合作就变了味。在奥巴马第二任期时,FBI已经悄悄启动了一些调查。自川普上任后,2018年11月,时任美国司法部长塞申斯(Jeff Sessions)宣布成立“中国行动计划” (China Initiative),由司法部国家安全司主管,目标是打击中国的经济间谍活动。据报道,中国行动计划实行以后,美国FBI彻查中国“千人计划”,认为这是中方窃取知识产权和重要技术的手段。据美国司法部指称,80%的联邦经济间谍诉讼案件涉嫌为中国政府牟利,在贸易机密盗窃案件当中,60%与中国有关。截至川普任期结束时,陆续有名列千人的中国裔、台裔科学家,因为窃取机密(想把资料、技术偷带到中国),触犯间谍罪或其他罪名被捕,中方不得不在2020年中止“千人计划”。

简单归纳,《中美科技合作协议》自1979年签署之后实施40年,在2018年就已经遭遇危机,到2022年8月拜登政府出台《芯片法案》(Chips Act.)之后,拜登签署2800亿美元芯片法案,这一协议就已经名存实亡。

中国方面也开始做两手准备

中国政府意识到中美科技合作难以继续,于2022年9月下达了 “79号文件”(Document 79),要求金融、能源和其他领域的国企在2027年前更换IT系统中的外国软件,以切断美国科技巨头长期以来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方面对中国的影响力。该计划被称为 “消A” ,即“清除美国科技 ” 。《华尔街日报》(WSJ)3月7日报道称,79号文件的首要目标是硬件制造商,戴尔(Dell)、IBM和思科(Cisco Systems)的多数设备已逐渐被中国竞争对手的产品取代。次要目标是替换提供日常运营的外国软件,涵盖范围从基本办公工具到供应链管理。为此,国有企业每季度必须提交关于电邮、人力资源和业务管理方面以中国软件取代外国软件的进展报告。

WSJ这篇文章是用美国商界的视角看问题,与中国商界必须完全服从于政府不同,美国商界有一定独立性,其中包括独立的利益诉求。中国当然了解这一点,也一直利用美国商界在国内展开游说。但如今情况有变,美国两党虽然在国内政策上水火不容,在对华政策上却高度一致。

3月8日,一部被外界视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反共产主义中国法案》在美国国会提出。该议案主要发起人、共和党籍众议员赫恩于表示,中国不仅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最大,还在世界各地制造混乱并从中获利。如果这个法案通过,美国商界在华府的游说空间将会大大缩小。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请在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Published 13 March 2024 10:29am
By Qinglian He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