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組織倡澳洲學校停用「爸爸媽媽」等字眼

有衞生健康組織正推動維州學校及體育組織避免使用「母親」、「父親」、「男朋友」、「女朋友」等字眼,以試圖遏制性小眾 LGBTQI+ 年輕人的輟學率及自殺率。

Montenegrin children take part in a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GBT) Pride march in Podgorica, Montenegro, 17 November 2018. The organizers say that this year's LGBT pride will be held ahead of the adoption of the law on same-sex registered p

Source: AAP/EPA/BORIS PEJOVIC

維州墨爾本西北區主要衞生健康網絡(North Western Melbourne Primary Health Network)推出一項名為「#SpeakingUpSpeaksVolumes」的宣傳活動,促請維州學校及體育組織設立「男女共用洗手間」(unisex bathrooms),組成由男女運動員混合組成的體育隊伍,又掛上「彩虹旗幟」,試圖加強「包容性」。

墨爾本《先驅晨報》報道,有關的宣傳計劃,旨在支援在學校學習的「LGBTQI+」性小眾學生,推動限制使用「母親」、「父親」、「男朋友」、「女朋友」等字眼。

宣傳計劃提出,避免使用「丈夫」、「女友」等「性別用語」,改用「伴侶」等「非二元性別用語」;同時亦避免使用「父親」或「母親」,改用「家長」。

同時,推廣活動亦倡議,鼓勵學生向其他人詢問,對方希望其他人使用哪個代名詞「他」、「她」或「他們」作稱呼。
Sign on public toilet for "Unisex Toilet RH and baby change" at a playground in Brisbane suburb of Wishart
Source: Wikimedia/ EMsmile (CC BY-SA 4.0)
衞生健康網絡的行政總監卡特(Chris Carter)表示,有關推廣計劃「鼓勵大眾發聲,並主動對性小眾學生表達支持」。

他向記者說:「當任何人遇上被人欺凌的情況,(其他人)沉默通常就像無所作為一樣,將為受害者帶來相當痛苦的孤獨經歷。」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2 April 2021 10:55am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