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個話?】中國在太平洋的影響力是「可怕的發展」

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前總理索波阿加(Enele Sopoaga)表示,隨著中國和澳洲爭相希望獲得太平洋國家的支持,讓這些國家「變得像煤礦裡的金絲雀」。

페니 웡 외무장관 피지 방문

피지를 방문한 페니 웡 외무장관 Source: (Leon Lord/Fiji Sun via AP)

亦是現任圖瓦盧的反對黨領袖索波阿加表示,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對該地區來說是一個「可怕的發展」。

索波阿加在接受 SBS 新聞採訪時表示,一份洩露的文件概述了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簽訂協議的意圖,而該文件亦正值該區出現不穩定的情況。

他說:『採納該草案的決定取決於太平洋各個國家。但我認為這是我們現在聽到的一個相當可怕的發展。』

據報,中國將尋求與十個南太平洋島國達成一項涵蓋警務、安全和數據通訊的區域性協議, 同時,中國外長王毅亦正在太平洋國家進行一系列外交訪問, 並會在下星期在斐濟主持會議。

據路透社獲得的一份名為《中國-太平洋島國共同發展願景》的洩露文件顯示,中國在 5 月 30 日在斐濟與太平洋各島國的外長會晤前,向 10 個太平洋島國發出一個五年行動計劃。

新冷戰
索波阿加亦是太平洋地區諮詢小組「太平洋長者之聲」的成員,他說他同意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將中國與西方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比作冷戰的觀點。

他說:『各島國正變得像煤礦裡的金絲雀』(亦即指是各國要醒覺會有危險。)

他說:『我們被當作是金絲雀,以施加影響的名義將情況政治化和出售廉價的合作和支持。』

他又表示:『我們正在應對對這地區一些最嚴重的威脅,那就是氣候變化,我們的重點不能被任何其他所謂的合作或以漁業經濟發展為名的大財團所轉移,因為這一切都將轉化為在政治上的影響力。』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SM)總統帕努埃洛(David Panuelo)表示,他的國家認為應該拒絕「預先確定的聯合公報」,因為他擔心這可能引發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新冷戰。

該文件亦指出,中國與太平洋將「加強在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文件寫道:『中國將通過雙邊和多邊方式,為太平洋島國舉辦中高級警務培訓。』

公報亦提出建立中國及太平洋島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區,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和衛生問題。

當被問及澳洲與太平洋國家的關係時,索波阿加說澳洲需要開始傾聽他們的需求。

他說:『我認為澳洲需要更好地傾聽。我當然希望隨著工黨政府上台,他們需要縮小這一差距以填補這一真空。』

他又說:『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前來這區。當然,中間亦會有真空階段。所以我想敦促澳洲的新政府要改進,加強理解和傾聽外國的聲音。』

澳洲新任外長黃英賢與周三抵達斐濟,並在周四與該國總理會晤前在太平洋島國論壇上發表講話。

她說:『氣候、新冠和戰略上的競賽的三重挑戰,將對澳洲帶來新的挑戰。我們明白,任何太平洋成員的安全都取決於所有人的安全。』

對於中國對一些較貧窮的太平洋島國進行借貸的問題,黃英賢說:『澳洲將成為一個不會附加任何條件的合作夥伴,也不會(向各島國)施加不可持續的財政負擔。』

中國外長王毅亦正訪問多個太平洋國家,希望可以與各島國達成類似與所羅門群島最近簽署的安全協議。

王毅在會見所羅門群島外長時表示:『中方將一如既往堅定支持維護所羅門群島的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和維護該國國內統一。』

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被要求對洩漏的文件作回應時說,他並不知情,並補充說,中國和南太平洋國家「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好朋友和好夥伴, 亦謀求共同發展。」

預計王毅將於 5 月 30 日在斐濟與太平洋外長會晤時,就提出的太平洋島國五年行動計劃尋求達成協議。

斐濟經濟政策規劃和發展顧問維拉穆(Joseph Veramu)博士說,像斐濟這樣與中國和澳洲都有密切關係的太平洋國家來說,現時他們是處於困境。

他說:『如果斐濟過於依賴中國,就會給人一種不自由的印象。澳洲是有效地主導了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和民主信息,斐濟和其他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有聯繫的太平洋國家現在陷入困境。』

維拉穆又表示,斐濟和澳洲之間的關係是「自 2006 年以來最好的」,因此斐濟政府現在面臨的挑戰是與中國和澳洲合作,為該國爭取最好的利益。

索波阿加表示,他希望澳洲能夠在黃英賢的斐濟之行以外,與中國在與太平洋島國接觸方面的努力看齊。

他說:『我需要鼓勵澳洲涵蓋所有其他國家。如果中國外長可以訪問其他國家並參與此類的提議。為什麼澳洲不能這樣做?』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8 May 2022 11:59am
By Selina Ko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