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澳式首置優惠害慘「真首置者」參與者是「樓價幫兇」

過去十年中,澳洲政府已投入超過 200 億元來支持首次置業計劃,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有關計劃令「財富不均」問題更趨嚴重,並反而令首置者更難「上車」。

Person with keys for real estate

Source: Pexels/Oleksandr Pidvalnyi

澳洲住屋及城市研究所周四發表的報告,將澳洲的首置政策、與六個歐洲國家及新加坡的類似政策進行了比較後發現,這些由州及領地各自執行計劃、未能阻止整體房屋擁有權下跌的問題,反而令本身已有樓的人士受益,從而令財富不均更惡化。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新南威爾士大學城市未來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馬丁說:「住房擁有權已經成為不平等現像,日益擴大的楔機...業主及無業者之間正存在很大的財富差距。」
至 2021 年為止,政府在十年間為支持首置者購買物業,已花費 205 億元,其中包括印花稅優惠及「家居建築補助計劃」(HomeBuilder)等現金補助。

報告稱,這筆錢本來可以為大約 60,000 套公屋提供資金,如果用於共享股權的物業計劃,則可令120,000家庭受惠。

研究內其他的對比國家、包括愛爾蘭、英國、德國和荷蘭。馬丁說,澳洲在幫助首次購房者一事上花費的金額、比大多數其他國家要大得多。

今年的聯邦大選,在居民獲得物業機會的措施上,工黨推動一項政府與申請人「共享房屋權益」的計劃,兩黨聯盟支持允許人們利用他們的退休金,綠黨則提出在 20 年內建造 100 萬套房屋。

報告發現,澳洲政府以往亦有更廣泛的政策、來支持置業需求和供應。不過,這些計劃已逐步被削減,變為主要是有利於買家、或已經擁有房屋者的新安排。

「在過去的 30 年裡,與占主導地位的新自由主義治理模式一致,政府處理住屋問題的重點、幾乎完全只向新業主提供援助;」

「因此一些首次置業者能夠出得起比一般市場叫價更高的價錢買樓,令他們從成為提高房價的幫兇..」.

「與一些國家對照相比,澳洲的有關措施極為片面。」
報告稱,德國、芬蘭、荷蘭和新加坡、都同時在土地供應及開發方面有所發展,但澳洲在這方面已有所改變,「如今澳洲已沒有任何機構有權力在扮演同樣的角色。」

馬丁亦指:「澳洲的經濟要變得更有彈性和生產力、需要政府做更多才能成事...但政府的政策卻不斷只向大眾發出的信號:『如果他們有閒錢或信貸許可,就投資房地產。』”

報告強調,澳洲房計劃之間缺乏連貫性,亦是問題所在。

「在新加坡和其他國家,包括加拿大、愛爾蘭和英國,提高房屋擁有權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是配合更廣泛的國家住房戰略範圍而製定,相反,澳洲由於缺乏類似的總體框架,在這方面已遠遠落後。」

報告亦發現:

  • 過去十年中,澳洲首次置業者的房地產交易平均只佔整體市場總額的1/5左右,並會因政府推出的「限時優惠」而有所升降。
  • 而隨著房地產價格颷升,尤其是在雪梨、墨爾本和珀斯,更多首置者要放棄獨立屋而轉買公寓,
  • 大城市的首置者往往需要父母參與才能買樓,但即使「靠父幹」:「25-34 歲年齡段,擁有自己房屋的比例從 1988-89 年的 60% 下降到 2015-16 年的 40%。」

分享
Published 9 July 2022 12:40pm
Updated 9 July 2022 12:44p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