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不斷】離境留學生7月份增50% 中國學生:澳洲不自由

澳洲兩大城市持續封城下,澳洲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逾4,600名留學生離澳,按月增近五成,冠絕各類簽證。有墨爾本的中國留學生表示,長期封城令她「覺得不自由」,已買機票準備回國,並已料想畢業時仍不能再回來澳洲。

sydney uni

NSW'de üniversiteler uluslararası öğrencilerin geri gelmesi için pilot program başlatıyor. Yıl sonuna kadar 500 yabancı öğrencinin gelmesi gündemde. Source: Xinhua/Bai Xuefei via Getty Images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一年以上,但受 Delta變種病毒所累,疫情反覆,澳洲多個州份都曾以封城應對疫情,其中新州亦在6月底宣布首次全面封城,維州亦在7月宣布第5次及第6次封城,兩州的封城至今仍未解除。

而在兩州宣布封城的時間,根據澳洲統計局最新數據,在7月共有87020名人士離澳,人數雖比6月時減少,但當中住在新州及維州的人最多,兩州在7月離澳人士共有逾4.7萬人,已佔8 月整體離澳人士逾半。

而在7月共有4690名留學生離澳,按月上升49.8%,增幅是在所有臨時簽證的類別中最大,即使在8月離澳的留學生人數稍有回落至3400人,但人數仍然是臨時簽證的類別中最多。
來自中國惠州的留學生Kathleen,她現正在墨爾本的大學修讀會計。她向SBS中文表示,自己本來是在來年6月畢業,但她已買機票準備在本月底回中國,並已有心理準備到她畢業前,澳洲的國際邊境都不會重開,她不能再回來。 

Kathleen是2019年年底抵達墨爾本,抵達數個月後,墨爾本就宣布封城,但那時候,她指因剛到達不久,新鮮感還是滿滿,亦沒有想過之後墨爾本會封城那麼久, 因此未有想回家的念頭,一心打算等到農曆新年就會回家一趟。

但那一次封城,墨爾本就斷斷續續封了近半年,其後亦有幾次比較短時間的封城,Kathleen在墨爾本第5次封城時,開始萌生回家的念頭。
封城期間規定只可以前往離家5公里範圍內的地方,她直言「就是感覺不自由」,長期要留在家裡也讓她感到很難受,「我不喜歡留在特別窄小的房子,我不喜歡在同一間空間留很久,會很煩」,她會變得不想跟別人談話,容易因為小事而發脾氣。

而更重要的是,她在澳洲沒享受到校園生活,因為都在上網課,她在來澳留學前,以為會有很多機會接觸本地人,但結果疫情令課堂成為網課,認識不到其他同學,亦不能外出,沒有機會去結識當地人,她的生活圈子都與華人一起。

在她眼中,中國的疫情比澳洲穩定,至少可以自由出入,商店都正常營業,因此決定先回中國以網課繼續完成學業。

她認同澳洲的某些比中國好,例如空氣較好,政治環境亦較自由。然而,她認為,中國的政治環境對日常生活也沒影響,「只要你不刻意追求思想自由,只要你不要跟政府故意對著幹就好,其實也不會怎麼樣」。
另一位來自廣西的Tina,本在墨爾本修讀會計課程,現時是第2年持有485畢業簽證。Tina向SBS中文說,由於在修讀會計期間,已知道自己不喜歡會計,因此畢業後一直在做其他工作,後來她發現自己對心理學有興趣,本決定再攻讀心理學碩士。

可是,因為疫情,修讀心理學課程並不能進行實習,她希望等疫情過去再報讀,但疫情一直反覆,她亦一直等,而在此期間,她工作的咖啡廳因疫情沒有開門,Tina就一直待在家,她直言「封城封到有點迷失,每天都想我可以幹甚麼」。

由於她在領取維州政府發放的疫情補貼,財政上並沒有大壓力,但反而令她更想回中國。她覺得留在澳洲很浪費時間。

她形容,中國「跑很快,發展很好,但競爭比較大」,她又比喻「好像是(在澳洲)自己在50個人當中排頭10名,但回去(中國)就跌至頭50名   」,她已有2至3年沒回過中國,已預計要有一段時間才能適應中國國內生活。

她認為,澳洲是一個很適合慢活的國家,大家都很友善,但她感到在年紀尚小時要過「退休」生活,實在太早。她亦擔心澳洲一直封城亦很浪費時間,她甚麼事情都做不了,當中國的朋友都有所成就時,最後自己卻一無所有。

至於將來還會不會回來讀書,Tina指,現計劃是想先回去先賺錢,有想過存錢回來讀書,始終她覺得澳洲的學習環境也不錯,但她想先回去適應一下,相信短期內都不會再回澳洲。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4 September 2021 12:58pm
By Hiu Ching La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