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美食多籮籮 你識幾多?

傳統農曆新年,大家除了聯想到各式各樣鞭炮,舞龍舞獅慶祝活動外,更能想到在農曆年間可以享受的各種美食。從馬來西亞竹撈魚生,香港的蘿蔔榚、年榚都教人食指大動。

Omar Hsu with LNY dishes

Source: SBS Chinese

撈魚生

撈魚生,又叫做「撈生」或「七彩魚生」,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的一道傳統年菜。

這道菜由生魚片和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蔬菜組成,並配有醬汁。家人朋友團聚在一起「撈起」,同時互相祝福「風生水起、平平安安」,希望把過去的厄運都撈走,把新一年的好運都撈進來。
撈生
Source: Jimmy Lim
移民來澳十六年的馬來西亞華人Jimmy Lim說,撈魚生是他們家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風俗習慣。

“一直在保持,往年過春節都會回馬來西亞,”他說:“如果回來正好是元宵,也會和馬來西亞的朋友或在這邊的家人聚一聚,在聚的時候肯定會有撈生這道菜。”

在撈的時候邊撈邊說‘風生水起、學業猛進’等好意頭的祝賀語。
撈生
Source: Jimmy Lam
現居雪梨的Jimmy介紹說,傳統上而言,馬來西亞華人會在初七撈魚生,但現在「比較普及了,過春節哪一天都可以有這樣的活動」。

在澳洲,最近幾年亞洲超市均有售賣包裝好的魚生套裝,方便華人購買。 Jimmy和朋友也會買回家中,再配上生魚片,「還原」這道傳統美食。

這道菜對於Jimmy來說是過年「一件很重要的事」。他說:「我很小的時候,在除夕夜和年初七都會撈生,都是全家人一起做的。所以在他的印象裡,就是和家人一起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活動。」

他希望大家在澳洲有了疫苗後,能早日迎來「春天」。他說:「在2021年,雖然現在看起來距離春天還是很遠,但相信有了疫苗後一切都會恢復正常,也希望大家身心更加健康。」
撈生
Source: Jimmy Lim

蘿蔔糕與年糕

蘿蔔糕與年糕可說是香港其中最傳統的受歡迎賀年食品。

「糕」為「高」諧音。過年食「糕」有「步步高升」、「年高」長壽的好意頭。過年做的糕多數是圓形,亦有團圓的意思。
蘿蔔榚及年榚
Source: Wai Yee Yeung
據說,早於周代開始就有過年食糕的習俗,當時禾穀一年收成一次,食年糕寓意五穀豐收,同時有「年高」長壽之意。

香港家庭很多在過年前,就準備好年糕蘿蔔糕等,在大年初二「開年」當日,一家人以及與到訪拜年的親友分享,寓意新一年大家「步步高升」。

香港傳統蘿蔔糕與年糕屬於廣東式。年糕是糯米粉加入水與糖蒸熟,年糕上面都會放紅棗,寓意「鴻運當頭」。而蘿蔔糕也是港式飲茶點心,傳統的做法是將蘿蔔糕是切絲與粘米粉拌勻,再加入臘肉蝦米蒸熟。在年初二就會將年糕(甜的)與蘿蔔糕(鹹的)賀年糕點切件,煎熱享用。
年榚上放了紅棗
Source: Wai Yee Yeung
這些港式賀年糕點也隨時代出現新款式。年糕方面,有椰汁口味,而加入鹹蛋、眉豆、豬肉的鹹年糕是來自廣東中山的特色。蘿蔔糕的材料更千變萬化,甚至加入鮑魚,當然也有素食蘿蔔糕。

在澳洲的華人社區,網上食品店與華人店鋪早就推出各式賀年糕點,除了年糕與蘿蔔糕,芋頭糕與馬蹄糕也會用來慶祝農曆新年,都是寓意「步步高升」。
椰汁千層年榚
Source: Wai Yee Yeung

糕點和蝦餅

居住在墨爾本的汶萊華人Catherine Tan,是一名律師,在大家庭長大的她,每年農曆新年是Catherine Tan最期待的時刻。

過年時,傳統上汶萊華人家庭都會準備自製糕點,搭配一些外頭買的糕點,「每家都有每家的特色,像是馬拉糕、甚至也有人會做芝士蛋糕。」Catherine Tan拜年時總喜歡品嚐各家手藝,但她還是最喜愛母親自製的辣中帶鹹的糕點。
蝦餅
Source: Catherine Tan
Catherine Tan的爺爺是福建人,在二戰之後,輾轉來到汶萊生活。 「汶萊的華人比例不到百分之10,總人口數不到四萬人。」

在Catherine Tan家族的飯桌上,年菜以廣東菜係為主,而受到馬來西亞文化影響,汶萊華人家庭在吃完年夜飯後,也會來一道「撈生」。

此外,Catherine Tan的奶奶生前在汶萊創立了蝦餅事業,堅持用「七公斤的蝦做五公斤的蝦餅」,做出紮實、滿滿蝦味的蝦餅。

Catherine Tan回憶,從過年前一個月,他們的蝦餅生意訂單就會應接不暇,一家老小全部投身趕出貨,工作時一邊無限循環地播放新年歌曲,製造出滿滿的過年氣氛。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無法回到汶萊過年的Catherine Tan表示,她仍堅持過年要有儀式感,會到超市辦年貨,邀請朋友們圍爐、以及四處拜年。
汶萊華人家庭年榚
Source: Catherine Tan

乾煎帶魚

中國人的年夜飯少不了魚,寓意著年年有餘。對於SBS普通話節目主持人Cindy Xie來說,乾煎帶魚這道菜還有著別樣的情懷。

她介紹說,在她還小的時候,母親的單位逢年過節便分發海貨,於是「東海帶魚更是我家冰箱裡、飯桌上當時常見的魚類之一」。

Cindy回憶到,當時仍是計劃經濟年代,領帶魚需要排隊。一次,母親沒空,她便去排隊。排在隊伍前面人逗她玩,說:「你家大人呢?孩子不讓領,你得空手回去了。」

當時還是小學二年級的Cindy翻了一個白眼,回答到:「沒聽過窮人家孩子早當家嗎?」

後來這個故事傳開,被大家津津樂道,而乾煎帶魚也成為Cindy心中難以忘懷的家鄉味。

來到澳大利亞,Cindy嘗試用這邊能買到的材料還原這道小時候的家常菜。她說:「如果您要問我,帶魚配什麼最好吃,我的答案是:四碗乾飯!」
乾煎帶魚
Source: Cindy Xie

台灣年菜

有著多年頂級西餐主廚經歷的Omar Hsu回憶起在台灣過春節的時光,腦中浮現的是那桌多元文化背景的年菜,“這點台灣菜跟澳洲菜很像。”

現居悉尼的Omar Hsu對SBS中文說,台式年菜十分多元、多樣,從小到大,他們家每年的年菜都結合了日式、中式、港式等美食。

Omar家裡經營日料店,他最愛的一款年菜,就是自家店鋪研發的鰻魚米糕。這道鰻魚米糕是混血美食,在台式風味的米糕上,鋪滿了日式的蒲燒鰻,始終是他心中的第一名年菜。

而台灣家庭圍爐必備一大甕佛跳牆。據Omar的觀察,在台灣,幾乎所有餐廳的年菜菜單,都有這道經典的應景美食。

佛跳牆的內容物因人而異,高端一點的可能會有鮑魚、烏參、魚翅等,多使用的是台灣在地農產和新鮮現捕海鮮。
佛跳墙
Source: Omar Hsu
Omar坦言,台灣受到殖民、移民和外來文化影響,「台菜」的定義變得模糊曖昧,很難界定所謂「台灣菜」。他說:「台灣菜很像很漂亮的姑娘,非常美味,卻很難捉模。」

台菜和澳洲菜都試圖在本地風土人文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今年農曆年,因為疫情沒辦法回台灣過年的Omar表示,他預計這個年會和團隊在忙碌的工作中度過,但技癢的他也會找上親朋好友,在雪梨家中辦一桌年菜、共享美食。

 


分享
Published 12 February 2021 1:21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11pm
By Tracy Lo, Juncheng Guo, Wai Yee Yeung, Jennis Hsu, Cindy Xi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