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確診惹全家中招成「新趨勢」 專家:新冠常態化令校內播毒難避免

兩名雪梨家長向本台指,因女兒在校內感染病毒,而即使他們已盡可能嚴格遵守在家隔離限制,亦難以避免家中各人確診新冠肺炎。有專家指,新冠流感化已不可避免地成為目前的新趨勢。

兩名雪梨家長向本台指,因女兒在校內感染病毒,而即使他們已盡可能嚴格遵守在家隔離限制,亦難以避免家中各人確診新冠肺炎。有專家指,新冠流感化已不可避免地成為目前的新趨勢。 Source: AP Photo/Seth Wenig, File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兩名雪梨家長向本台指,因女兒在校內感染病毒,而即使他們已盡可能嚴格遵守在家隔離限制,亦難以避免家中各人確診新冠肺炎。有專家指,新冠流感化已不可避免地成為目前的新趨勢。


隨著澳洲本土的確診數字反覆、家住雪梨的張均琪Crystal向SBS廣東話節目組分享小女兒Victoria 確診經過,並指其丈父、奶奶及大女兒亦因此而先後確診。

「其實近來我們已發覺,兩個女兒的同學們—尤其與家姐(大女兒)相熟的校內朋友、都相繼確診。我一直已心想、染病的風險似乎已離我們不遠,差在何時成真。」

「直至有一天,小女兒Victoria—我們稱她為妹妹—起床後哭著走出房外,我一抱她就發現她全身發熱,探熱後亦確定她是發燒,所以我就為她進行快速抗源測試、亦出現陽性結果。」

「當時其實家姐沒有甚麼症狀、爸爸及嫲嫲亦沒有大問題,但為了跟隨政府的指引,我們各人亦有進行測試。」
「經測試後,只有我是陰性,全家其餘四人均獲陽性結果。」
另一位雪梨居民葉慶兒(Esther),同樣是因就讀初中的大女兒確診新冠病毒,雖然他們一家己馬上進行最嚴格的家中隔離安排,但最終全家卻無人幸免。

「約兩三星期前,女兒開始不適—出現發冷及容易疲倦,當時她的一名很親密的同學亦已發訊息向她表示自己已感染新冠肺炎,我用家中的快速測試工具亦馬上為她檢測,並確認她已確診。」
「得悉此事後我第一時間當然進行全屋的消毒清潔...但始終一家人同住一屋很難避免。」
「每個房屋的牀單被褥我都清洗過一次,並馬上要求女兒在房間內進行自我隔離,包括我、老公及小兒子亦會全日帶口罩,而我們會將一日三餐送到她房門讓她自取,亦會每隔一段時間送藥及為她量體溫。」

「女兒確診的兩日後,我丈夫己開始出現喉嚨疼及不適,我馬上為他做快速測試,但發現檢測套件上的第二條線並不明顯(結果不清晰);我馬上著他到附近檢疫站進行PCR測試後就確認他為確診者。」

「當然我亦相當苦惱,因為要同時要照顧一大一小,誰不知兩日後,小兒子亦告確診;亦由於小兒是全家年紀最小,亦比較黏我,而我因此亦要花更多時間照顧他,最終就連我也確診。」
Signage is seen at Regents Park Christian School in Regents Park, Sydney, Saturday, December 4, 2021. NSW Health has confirmed 13 cases of COVID-19 at the school, with three cases confirmed as the Omicron variant. (
兩名雪梨家長向本台指,因女兒在校內感染病毒,而即使他們已盡可能嚴格遵守在家隔離限制,亦難以避免家中各人確診新冠肺炎。有專家指,新冠流感化已不可避免地成為目前的新趨勢。 Source: AAP Image/Bianca De Marchi/NO ARCHIVING
新州衛生廳病理學專科醫生李超浩副教授在接受本台訪問時亦指,新冠疫情常態化會令校內難免會繼續出現感染個案。

「學生回校上課只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一部份...不單在學校,今時今日在街上、商場或店舖內,市民已不再戴口罩,亦無保持社交距離,在不少人心中,新冠疫情已變成『常態化』。」
「這解釋了為何新州每日的確診數字一直維持在至不多12000至15000的水平,就是因為『常態化』的原故,就令本地確診數字一直維持在上述水平。」
Crystal指,由於小女兒Victoria還沒到合法年齡打疫苗,因此她最擔心小女兒的病情會比家中其他人嚴重。
「我們擔心Victoria只有三歲,全家就只有她未打疫苗。」
「而Victoria發了兩日燒,小朋友一發燒當然就會全身乏力、只會睡覺—幸好她亦能繼續吃東西,她亦算是還好,每四小時吃一次退燒藥基本已可以控制,其他事情也沒有大礙,只是流鼻水及有兩聲咳嗽。」

「但比較不幸的是她身上亦開始出現紅疹—初頭我們以為她被蚊叮而沒有太為意;同時,她亦出水痘。但因為她已確診新冠肺炎,所以我們也不能帶她到診所就醫,只能進行電話問診。」

「而家姐則在Victoria確診前的兩個星期,剛完成第二針新冠疫苗,而她確診時幾乎完全無事,甚至比大人還要精神,所以我相信疫苗是應該有效。」
「但其實Victoria的情況已相對較輕微,因為我聽說在香港的家庭有年紀再小的小朋友,發高燒到要送院的地步,甚至有個案是有小朋友曾短暫失去知覺。」
「Victoria年紀可能比他們稍大,其情況已算穩定—只像患上嚴重感冒一樣。」
Esther亦指,其小兒子的病情亦較其他嚴重。
「小兒子的病情甚至比其他人嚴重,包括嚴重發燒至四十多度體溫。」
而Esther則在確診後亦失去味覺,並指確診七日後仍然未回復正常。

李副教授又指,小朋友在確診新冠後「發燒」是常見的反應,而目前數據仍顯示,兒童在確診後,重病或死亡的風險仍然比打疫苗後的副作用風險為低。
李副教授又指,目前對家長的衛生建議,應是將新冠病毒視為「流感」、亦無需太過擔心,因為小朋友在發病後一般只有很輕微的風險,但他仍然建議五至十一歳的兒童群體,應完成兩針疫苗,以作最大的保障。
李副教授又指,目前對家長的衛生建議,應是將新冠病毒視為「流感」、亦無需太過擔心,因為小朋友在發病後一般只有很輕微的風險,但他仍然建議五至十一歳的兒童群體,應完成兩針疫苗,以作最大的保障。 Source: AP Photo/Ted S. Warren, File
他引述衛生專家的建議,應將在校內傳播新冠病毒視為「流感化」、而家長亦無需太過擔心。

「在雪梨現時傳播得最快的Omicron亞變種BA的殺傷力,與Omicron分別不大,病毒入侵人體肺部的功能已被原病毒減少90%。」
「因此,醫學界目前的重點,已從確診數字轉移至關注重症及死亡,而有關數字亦明顯減少。」
Crystal及Esther則對讓子兒重返校園後所面對的再感染風險,有不同的看法。

Crystal認為,兩名女兒病癒後,因為疫苗與抗體的保護會令她「鬆一口氣」,她認為即使女兒日後要重返學校等密集的場地,再受感染後「也就不過如此。」

相反,Esther擔心兩名子女雖會產生自身抗體,但其效力最終會隨時間流逝,她仍然擔心子兒回校可能有再確診的風險。
The entrance ceremony is held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Osaka City, Osaka Prefecture on April 7, 2022. New students wear face masks amid a pandemic of the new coronavirus COVID-19. ( 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 Images )
李副教授又指,若在學校等場所,要強制學生戴口罩或避免接觸病毒是相當困難。 Source: 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 Images
李副教授又指,若在學校等場所,要強制學生戴口罩或避免接觸病毒是相當困難。

「衛生專家雖然並非不鼓勵校內學生戴口罩,但難以用強求方式要求他們如此行。」
「原因是,小朋友面脥較小,令口罩貼面的效果會較差,所以即使小朋友戴口罩,效果往往較成年人為差。」
「加上小朋友難以理解傳染病的細節,當他們玩得興喜,可以口罩會鬆脫,或會在觸摸口罩(的外圍)後再觸摸面部,這些都是難以控制的。因此,衛生專家現在沒有特別要求小朋友戴口罩。」
李副教授強調,小朋友在發病後一般只有很輕微的風險,但他仍然建議五至十一歳的兒童群體,應完成兩針疫苗,以作最大的保障,同時,他亦引述醫學專家的意見認為,不論成人或小童、若完成疫苗接種並在確診後痊癒產會生產出混合抗體,並可以在體內為持續。

「若感染新冠病毒,小朋友主要仍會有輕症,而大人若已打足疫苗—指加上加強劑、一般亦只會出現輕症。若在大人與小朋友感染後都屬輕症的前提下,他們在感染後,等如多打了一劑疫苗。」

「而在感染後出現的免疫力,與疫苗的免疫效果混合,即所謂的Hybrid Immunity, 有專家推算,其持久性比單注射疫苗、或單從染病後獲得的免疫力更持久,可以持續十二個月以上,相對之下,打疫苗只能有四至六個月的功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