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NAIDOC Week?

NAIDOC Week 2014

Members of the Dancestry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dance troupe perform at the opening of NAIDOC Week in Sydney in 2014. Source: AAP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本年7月7-14日為「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究竟「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何時開始舉行?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講解「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的歷史和意義。


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英文稱為「NAIDOC Week」。「NAIDOC」是「National Aboriginal and Islander Day Observance Committee」的縮寫,可譯作「全國原住民及島民日紀念委員會」。

原住民週於每年七月第一個星期日至第二個星期日的八天期間舉行,是澳洲一個重要的紀念日子,而對於全國多個原住民社區而言更尤其重要;目的是為慶祝並紀念澳洲的歷史、文化及遺產、統一我們的社區,同時向國內其他社群分享不同的故事及經歷。

歷史沿革

雖然一般人以為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起源於1950年代,但亦有不少人認為「NAIDOC」節日的根源可追溯至1920及1930年代的維權運動。

1938年的澳洲日(亦被原住民社群稱為「侵略日」),示威人士在雪梨舉行遊行,紀念「哀痛及抗議之日」(Day of Mourning and Protest),而遊行取得成功後,活動被訂於每年澳洲日舉行前的星期日進行,一般被稱為「全國原住民日」(National Aborigines Day)。
1955年起,「原住民日」被遷到每年七月第一個星期日舉行,試圖減輕活動的抗議意味,反而將節日的目的聚焦在慶祝原住民之文化。然而,如今仍有不少人將澳洲日視為「侵略日」、「倖存日」或「哀痛日」,足以表示並非人人都同意有關改動。

翌年(1956年),七月第二個星期日成為了一個紀念原住民的日子,成為今時今日「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日期選擇的起源。當時,活動籌辦者被稱為「NADOC」(全國原住民日紀念委員會),當中包括原住民及非原住民社群人士,直至1974年整個委員會均是由原住民組成。

同年,委員會亦決定將活動舉行的時間加長至一整個星期,並在1989年補上群島島民的元素,將活動更名為「NAIDOC Week」。

年度主題

NAIDOC Week 2018
People supporting NAIDOC Week participate in a march through Melbourne in 2018. Source: AAP
「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舉行期間,全國各地均會舉行不同類型的活動,包括音樂表演、藝術表演、文化研討會、講座及兒童教育活動等。

每年,「NAIDOC」委員會都會釐定一個年度主題,作為當年「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活動的重點。過往的主題涉足相當廣泛的範疇,牽涉政治、社會及文化等的議題,如條約、神聖土地、文化復興作為倖存的必要元素、坎培拉「原住民帳篷大使館」、將「被偷走的一代」帶回家與親人團聚、家庭價值、尊重、自我價值肯定。

2019年「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的主題為「聲音、條約、真相」(Voice, Treaty, Truth)。
全國原住民及島民日紀念委員會聯席主席詹克(John Paul Janke)表示,主題充份強調原住民一直要求訂立的條約及設立一個稱為「講述真實歷史」(truth-telling)的過程。他說:「委員會認為,澳洲社會是時候開始透過講述真實歷史的過程,承認且認清國家過往所發生的事情。」

NAIDOC獎

此外,每年的「全國原住民及島民週」亦會舉行「NAIDOC舞會」及頒授「NAIDOC獎」的儀式。

「NAIDOC獎」共有十個類別,包括:終身成就獎、年度傑出原住民或島民、年度傑出女長老、年度傑出男長老、關愛族群獎、年度傑出青年、年度傑出藝術家、年度傑出學者、年度傑出學徒及年度傑出運動員。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